亚洲免费在线观看_亚洲AV无码男人的天堂_无码在线播放_亚洲国产精品一区二区制服

最新資訊:
Duost News
國內 國際 公司 人物 視頻 伊朗華語臺
商務課堂
您的位置: 首頁
資訊回顧

第四次創業浪潮

來源:《商界》 時間:2009-06-16 點擊: 我來說兩句

  這是一個最壞的年頭。一場來自大洋彼岸的金融風暴,讓企業業績大幅縮水,公司拼命壓縮人員、縮減開支,每個人都感到了這場風暴的寒意。就業,如同一團巨大的陰霾,盤踞在人們的頭頂。

面對如此嚴峻的形勢,“窮則變,變則通,通則靈”。就業不行,打工不行,那么創業呢?一場“草根精神”的回歸,使許多人背上創業的行囊,再上征程。一股以創業帶動就業的大潮,正在全國各地開始醞釀。

也許,這又是一個最好的年頭。

失業的幽靈

“在外面打工十來年了,再找新工作歲數有點不適合了,回家搞養殖去。”坐在廣州火車站候車大廳等待返鄉的孫光談起他的經歷時說。1997年,孫光就從河南南下廣東,11年來,打工的足跡遍及東莞、中山、廣州及深圳等珠三角各大城市。全球金融危機尚未令人聞之色變的前一兩年里,他的工資保持在3000元~5000元之間。但眼下,他所在的工廠倒閉關門,同類的工廠也不景氣。

“孔雀東南飛”一語所描述的中國勞動力候鳥式遷徙,似乎受到了當前最惡劣經濟氣候的沖擊——統計顯示,2008年上半年,全國有6.7萬家規模以上的中小企業倒閉。近來,知名企業關門停產或陷入絕境的消息更加密集了。企業“倒閉潮”所帶來的,無疑就是以勞動密集型產業為主的東南沿海地區引爆的“失業潮”。

除了倒閉,企業進行產業升級同樣可能產生這種不可避免的陣痛。應對出口需求萎縮導致的企業利潤下降時,有些企業選擇了產業升級。例如,東莞一家港資針織公司便投資1億元購買了500臺電腦織布機,而一臺電腦織機相當于28個熟練工人的工作量,這無疑意味著機器對人工的大規模替代。

原本在農歷新年之前才會上演的民工返鄉潮,在2008年卻提前拉開了序幕。接近2000萬名農民工,帶上他們的家當和破碎的夢想,提前回到他們的故土,占到了外出就業農民工總數的15.3%。再加上每年新加入到外出打工隊伍的農民,今年共有2500萬農民工面臨很大的就業壓力。

同樣面臨壓力的還有公司白領們。各個企業的裁員大潮,同時也指向了這個原本生活優越的階層。僅以IT企業為例,全球各公司的裁員高達20萬人。在上海這個白領云集的城市,2008年10月份就業形勢也出現了拐點。但真正的嚴峻形勢則出現在今年的三四月份,由于外資企業的財務年度一般是從上一年的4月到下一年的3月,在當前的經濟形勢下,有部分外資企業會削減下一財年的用工預算。更集中的裁員現象,將使白領失業問題進一步凸顯。

不僅如此,最尷尬的人莫過于即將要走出大學校園的學子們。當他們的學長們有78.2%的人還在找工作的時候,金融危機如同一把達摩克利斯之劍懸在他們的頭上。據中國社會科學院發布的2009年《經濟藍皮書》顯示,2008年底我國有將近100萬高校畢業生未能就業,2009年又將有近611萬名大學生面臨就業問題。在“2009年暑假前后我國的經濟可能探底”的情況下,這群既沒有工作經驗,又沒有社會資源的大學生們,就業形勢不容樂觀。

據預測,我國2010年前適齡勞動人口年均增長0.6%至0.7%,每年新增1000萬人,而社會能提供的就業崗位只有800萬個左右。新增就業崗位本身就不足,企業卻在頻繁裁員,失業的幽靈注定將成為人們頭頂上無法抹去的一團陰云。

2009年,工作在哪里?

第四次浪潮

創業,是中國改革開放一直不變的主題。之前,我國已經出現了三次大的創業浪潮:第一次是以城市邊緣人群和農民創辦鄉鎮企業為特征的“草根創業”。30年前,數以千萬計的城鎮知識青年返城,面對當時的就業壓力,政府放寬政策允許非公經濟的發展,創業型就業成了當時緩解沉重就業壓力的一大創舉。統計數字顯示,從1979年到1984年,全國共安置4500多萬人就業,城鎮失業率從5.9%迅速下降到1.9%。

第二次是以體制內的精英人群(科研部門的科研人員和政府部門的行政精英)下海創業為特征的精英創業。1992年鄧小平南巡講話后,有10萬人從體制內走向體制外“下海”經商。第三次是世紀之交,伴隨新經濟的發展,以大量留學人員回國創業為特征的“海歸”創業。

面對這一次危機,有經濟學家建議,政府應該用創業帶動就業,主動引導第四次創業浪潮,讓更多的勞動者成為創業者。在各方關注之下,第四次創業浪潮正在形成,也即由這次全球金融危機和就業危機所“倒逼”的農民工創業和大學生、白領創業。

事實上,由金融危機帶來的就業壓力已使很多人選擇自謀生路。返鄉創業民工張毅今年33歲,重慶開縣人。高中畢業后,張毅在廣東找了一份工作,學會了廣告制作。2008年,看準了開縣移民新城建設,需要大量招牌、廣告宣傳品的商機,他經營起來的廣告公司每月純收入六七千元,比外出打工更有效益。

重慶開縣,全縣150多萬人,常年在外打工的農民工達到48.6萬人,被譽為“打工第一縣”。權威部門的統計數據顯示,目前已經返鄉超5萬人,其中從廣東福建沿海地區返鄉人數約2.8萬人。據縣工商局登記科介紹,自從去年第四季度開辟返鄉創業通道后,第四季度的工商執照登記量占到了全年度半數以上。2008年,開縣共新增個體戶5066戶,其中第四季度新增3000多戶;新增私營企業486家,其中第四季度新增近300家。

近期,開縣政府網站公布了一條新聞:開縣力爭用1~2年左右的時間,實現在全縣培育百名創業明星、扶持千名小老板、帶動萬人實現就業的“百、千、萬”目標,這座西部的小縣城,正在轉變為“創業之城”。

據調查,目前全國回鄉農民工已經有800萬人創業,并已經帶動3000萬人的就業。調查表明,創業在擴大就業方面具有倍增效應,平均每名創業者帶動就業3.8人,達到了“吸引一人返鄉創業,帶動一批人就業致富”的效果。

即將到來的第四次浪潮與前幾次創業潮相比,在創業人群的分布上不再是某個單一階層的集中“下海”,而是草根、學生、精英廣泛參與的“全民運動”。從某種意義上說,返鄉農民工成為這次浪潮的主力軍,也是一場“草根精神”的回歸。

主力軍

新一輪的就業壓力對中國的影響,不僅表現在實體經濟方面,而且已經波及到民生。作為當前失業群體最大的一群人,農民工創業及其推動的城鎮化和工業化,將引爆我國最大的內需。

從長遠的發展來看,農民工創業在當前的重大意義在于提高農民收入和農村消費水平,進一步擴大內需。擴大內需的關鍵在于啟動農村消費市場,農村消費市場活躍的關鍵又在于提高農民收入。

通過回鄉創辦經濟實體,返鄉農民工有效帶動一大批農民的就業致富,已經從昔日的城鄉游民轉變為當地經濟的“領頭羊”,成為縣域經濟發展的重要推動力量。農民工返鄉一人創業,致富一方,進而拉動內需。

返鄉農民工還有利于農村城鎮化發展,建設一批中小城市。我國的城鎮化實質上是一種半城鎮化,已經進城的農民工實際上并沒有市民化。推動農民工創業有利于農民工的合理流動和市民化,把縣城建設成為縣域經濟的龍頭和農村城鎮化的經濟中心。

由于農民工回鄉創辦的企業近半數在小城鎮和縣城,他們還能帶動資本、勞動力等經濟要素向縣城集聚,擴大縣城人口和經濟規模,有效推動以縣城為中心的農村城鎮化發展,引起農村內需大規模擴容。

同時,大規模的異地流動帶來的沉重代價也會在這次浪潮中減少。農民工回鄉創業還有利于化解多年來農民工進城務工所形成的一些社會問題,減少大規模的異地流動帶來的不利影響。

人口遷移本身是一個偉大的經濟學校,如果說普通農民成為外出打工者是第一次飛躍,那么農民從打工者成為創業者則是第二次飛躍。外出打工是農民工回鄉創業的孵化器,經過多年的打工實踐,許多農民工接受了城市中創業觀念的熏陶,磨煉了意志,擁有一定的技術,積累了一定資金,熟悉了市場規則,有了創業激情和一定的創業能力。

因此,返鄉創業的農民工將是第四次創業浪潮的主力軍。而如何推動這次浪潮,來保增長、保就業,已經成為了當下政府工作的第一目標。

政策推動

面對巨大的“失業潮”,從中央到地方,各級政府正在積極行動,主動應對。

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將農民工納入了失業體系,并計劃建立失業保險金制度;河北、重慶等農民工輸出省市,對返鄉農民工進行實地調查,采取諸多應急措施;成都市將向農民工三類人群發放約7500萬元培訓券;2009年2月1日,“中央一號文件”再次鎖定“三農”問題。

以創業促進就業,漸成社會共識。從中央到地方,紛紛密集出臺了各項鼓勵創業的優惠政策:北京市預計2009年將有30億元資金直接用于幫助中小企業起步創業,面向大學生群體的創業政策尚在制訂中;

天津多部門出臺新規,提出對高校畢業生、留學回國人員注冊資本50萬元以下的公司可零首付注冊,并開辟“綠色通道”;

青島在小額擔保貸款基金中,設立1億元的大中專畢業生創業基金,鼓勵大中專畢業生自主創業。針對大學生的貸款最高額度,提高到5萬元。

隨著各地政策的紛紛出臺,有專家認為,在鼓勵創業的同時,政府需要采取以下六條保障措施:一要提供免費的創業培訓,提高農民工創業能力,增強創業意識。政府要加大對農民工培訓的投入,將農民工培訓資金列入政府預算;要強化技能培訓,加強創業輔導和指導,邀請創業之星、企業家、專家學者向創業者傳授創業經驗和創業技能、現代經營管理理念和政府扶持創業的優惠政策,解決他們創業過程中遇到的困難和問題。

二要創新金融服務,為創業者提供創業資本。要建立“創業擔保基金”,為創業獲取貸款提供方便;要放寬創業融資抵押物的范圍,試行農民承包土地抵押;要設立農民工返鄉創業專項扶助基金,為農民工返鄉創業提供融資補貼。例如,國家財政為返鄉創業提供利息補貼。

三要強化創業服務,盡可能降低創業門檻。要簡化程序,及時開辟創業的綠色通道;要構建創業平臺,為創業提供咨詢和信息服務;要建立健全政策扶持、創業服務、創業培訓三位一體的工作機制,放寬創業市場準入,使更多的打工者成為創業者。

四要進行財稅扶持,使農民工創業成本最小化。通過“減稅、降息、免費”,三管齊下,對創業給予特殊的減免優惠,大力降低的創業成本。

五要創建各類創業園區,營造創業的良好小環境。要用比照外商享受的更加優惠的政策,通過組建創業園,在基礎設施、配套服務、政策扶持、產業引導、人才供給、土地優惠等方面給予創業系統的支持,營造濃厚的投資氛圍,增強創業的吸引力。

六要調整政府目標體系,把就業工作放在政府政績考核的首位。

可以預見,一個個政策的出臺,對未能成功就業的人和有著創業夢想的人來說,這些經濟、政策上的支持正是他們可以搭乘的自主創業的東風。而在這蓄勢待發的第四次創業浪潮中,任何新的探索都是有價值的。也許,你就將成為那個改變世界的人。

分享:
點擊排行
人氣排行
圖片甄選
本站內容未經允許不可轉載 Coppyright2022@rmwww.cn Inc. All Rights Reserved.域名版權歸北京中清色倆目國際電子商務有限公司所有